suncitygroup太阳新城
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观点>>正文
 
 

【李健】差异性金融结构“互钳”式“耦合”效应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

《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刊发的我校李健教授与范祚军、谢巧燕共同合作撰写的文章《差异性金融结构“互钳”式“耦合”效应—基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实证》。

文章深入探讨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两种不同金融结构模式的合作和融合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使用技术演进周期理论模型,通过考察不同金融结构模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合作背景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交叉融合的效应,证明了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两种金融结构的相互渗透及合作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正的效应。

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关于它的讨论与研究日益增多。而区域金融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支撑区域经济合作的视角去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对于区域金融合作的效应却没有理论上的论证,更没有从理论上论证两种金融结构如果推进合作会有怎样的效应。而另一方面,关于金融结构,我们大多讨论的是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分别提出了银行主导论、市场主导伦、金融服务伦、法律主导论等等论点,但都没有论证两种金融结构融合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此,对于两种金融结构模式合作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相对比较优势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低层国家,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具有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中介成本上升和金融市场成本的下降导致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具有比较优势。而当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形成明确分工。这两种金融结构之间的功能差异及其合作具有实现“互钳融合”的可能和必要。

文章运用由Fare el al.(1994)改造的DEA方法考察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金融结构效率的最佳前沿,并把未达到DEA效率最优的成员国金融结构状况同最佳前沿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效率的变化和投入冗余与产出的不足,并从金融结构的综合生产效率、金融结构的技术效率、金融结构的技术进步效率、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技术效率的分解、金融结构技术效率的分解五个方面对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了引起金融效率综合效率值变化的具体原因。文章作者发现,DEA有效的国家数量呈现不稳定特征,各国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总体上发展不稳定,呈现明显的波动现象,并逐年高低交替,但整体上也有略微的下降趋势,同时,各国之间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发展不均衡。此外,作者还发现,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技术效率值整体较高,大部分国家大部分年份都大于等于1,同时,各国金融结构技术进步效率普遍偏低,也就是说新技术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利用率很低。经过分解,作者认为引起综合生产效率无效的原因是技术效率底下和技术进步效率底下,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化的因素则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重要的次区域合作的经济金融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对于促成差异化区域金融结构融合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要素的贡献具有重要作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要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盟宪章》为前提,在尊重各成员国发展本国金融结构模式倾向的同时,利用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实现多种金融结构模式的交叉融合,实现差别化金融结构在区域合作中的耦合效应。

为了更大程度实现差别化金融结构在区域合作中的耦合作用,作者提出了要坚持需求会跟随与供给领先并重的原则、尊重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和发展倾向、分阶段推进泛北成员国差异化区域金融结构的融合等三条建议。

金研会学术研究部



上一条:张礼卿教授点评“2013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下一条:【王汀汀】上下游关系强度对供应商资本结构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