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账户开放与管制是国际经济学领域极具争议的问题,中国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政策选择亦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辩。2014年9月6日,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在学术会堂举办了“资本账户开放专题研讨会”,就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次序安排、金融风险、国际经验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主持。与会的主要嘉宾包括加拿大前财政部副部长、多伦多大学教授及罗特曼管理学院国际企业研究所联合主任Wendy Dobson教授,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执行董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魏本华先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红研究员,以及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研究员。suncitygroup太阳新城青年教师谭小芬、黄志刚、尹力博、方意、鄢莉莉、苟琴和张莉妮等参与了讨论。
张礼卿院长首先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各位嘉宾。随后,在概述了全球资本管制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以及国内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最新政策辩论后,张院长提出了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他指出,“资本账户的开放与管制”是极具争议的经济学话题,而近来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辩论再次提醒我们,这个问题远没有取得共识。当前,我们需要着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资本账户开放的利益和风险?如何理解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解读在不少实证研究中这三者缺乏相关性这一现象?如何理解资本管制和金融监管在经济后果方面的差别?如何解读IMF近年来关于资本管制态度的转变?如果中国在未来五年中加快开放资本账户,它将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政策挑战?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是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和借鉴?
在为期半天的发言和讨论中,Wendy Dobson教授首先发言。她介绍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国际经验,并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和条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Dobson教授认为,除了麦金农等人阐述过的财政收支稳定、贸易自由化、汇率自由化等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外,强健和竞争性的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开放资本账户也至关重要。结合加拿大以及东亚经济体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她指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需要达到一些先决条件,包括:第一,建立完备和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现金融市场透明化,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第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实现利率自由化;第三,实现汇率的自由化。
随后,魏本华理事长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讨论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他指出,央行调统司主张加速这一进程,但困难在于中国需要首先实现利率的自由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一个浮动汇率体系。此外,政策制定者担忧不够强健的银行体系以及缺乏对金融体系的强大监管。对于资本账户开放这一政策目标,必需逐步去实现。最后,他指出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紧密协作。
高海红主任肯定了前面几位专家提到的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各项先决条件,即利率自由化、浮动汇率以及强健的国内银行体系和监管机制。她强调,应仔细对待与资本账户开放相关的各项政策细节,并详细讨论了上海自由贸易区这一尝试。高教授强调金融体系发展及监管对于中国实施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意义。
张晓朴副局长分析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的影响。他首先强调金融市场稳定和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完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先决条件,然后分析了开放资本账户将会对银行部门带来的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就微观风险来说,资本账户自由化会令商业银行的债务管理面临激烈的竞争,利率自由化会对银行造成冲,资本账户自由化也会带来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从宏观的角度看,突然出现短期的资本外流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境外出现金融风暴也可能影响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最后他提出一个重要的讨论问题,即如何比较保持当前短期资本流动管制的机会成本和加快短期资本账户开放的潜在风险。
谭小芬副教授讨论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能情况。他认为对于直接投资项目,有两个原因可能导致FDI在未来出现下降,一是随着中国多项生产要素的放开,中国将失去加工贸易中心的优势;二是中国政府正在分散外汇储备,私人部分有很强的意愿投资海外。因此,FDI将下降,海外直接投资(ODI)将增加。对于非直接投资部分,也有两个因素将导致盈余出现变化。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将结束,二是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正在降低。
黄志刚副教授首先分析了主要亚洲经济体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其实施资本账户开放。随后,他逐一评论了人民银行调统司提出的中国应该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理由,即:开放的前提条件不重要,中国金融市场已具备较好条件,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没必然关系,三元悖论及利率平价理论对中国不成立,国际经验没有表明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改革间应保持一定先后顺序等。他认为,这些没有得到严谨论证的观点很难让人信服。他强调,资本账户每一步改革可能都需要一些特定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这些前提条件仍然不清楚。
尹力博讲师讨论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面临的门槛限制,包括汇率形成机制不灵活以及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随后,基于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新近研究,尹力博以铜期货市场为例,指出中国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可改善中国在商品期货市场定价权,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因此,在条件具备时,促进商品期货市场投资可能是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合适途径。
苟琴讲师归纳了人民银行调统司等支持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理由,并逐一进行了评论。她认为,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依赖一定的门槛条件和不同流向资本项目的开放;仓促推动海外投资可能伴随高风险;当前资本账户管制效率虽然下降但仍显有效。因此,中国应谨慎应对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基于国内条件动态调整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并确保首先实现利率和汇率自由化。
张莉妮讲师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不成熟,债券市场基本没有发展起来,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政府债务平台贷款,影子银行规模巨大,金融法规的监管和执行也不到位。基于这些,可以认为,为了最终实现资本账户开放,中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与会学者还就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在经济自由化改革中的顺序、开放的具体路线图、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目标、人民币国际化与彻底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最后,张礼卿院长对讨论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大致可以有几点共识。第一,从理论上讲,资本账户开放确实有可能产生诸多利益,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跨期均衡、分散投资风险、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纪律性等,进而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所有这些命题和判断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支持。第二,资本账户开放后,一国经济将全面暴露在各种国际经济冲击之下,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很可能下降,促进经济增长等利益也很难真正实现。因此,从政策层面看,资本账户的开放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包括今天各位专家们提到灵活的汇率制度、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等。第三,在研究开放的利弊得失时,应该区别不同期限和形式的资本流动,因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开放后果很不相同;在政策实践中,对于短期资本控制的放松需要特别是小心。第四,中国的资本账户已经相对开放,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开放。由于汇率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市场及其监管改革也有待继续深化,现阶段资本账户的开放仍需稳步推进,选择性开放,尚不具备加快和全面开放的条件。目前,应该积极推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为今后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第五,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积极的进程,从长期看,它需要一个开放的资本账户支持;但在中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不会严重阻碍其发展,因为庞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足以支撑人民币继续走向国际。